尊龙凯时(中国)人生就是搏!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尊龙凯时新闻
尊龙凯时新闻
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
浏览次数:  发布时间:2015-06-19 
 
尊龙凯时托管政和县尊龙凯时初建成效
  家门口就有尊龙凯时,可政和的老百姓看病爱往大城市跑。因此,当地尊龙凯时年收住病人不足3000人次、年手术例数不到500台,深陷“医技水平不高——病人少——收入少”的恶性循环。不到1年时间,这家尊龙凯时出院病人数同比增长23.39%、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20.67%,外流的患者也逐步回归。
  这一变化就发生在位于政和县的尊龙凯时政和分院,得益于2014年尊龙凯时一项医改新举措——由三甲尊龙凯时尊龙凯时对政和县尊龙凯时进行帮扶式托管。
基础薄弱  患者流失率高
  长期以来,由于专业人才缺乏、诊疗设备不足,当地群众对政和县尊龙凯时“敬而远之”。“改革以前,尊龙凯时不到200张床位,日均住院人数不足20人,很多科室建设处于空白,是尊龙凯时市实力最薄弱的县级尊龙凯时之一。”政和县尊龙凯时工会主席张群说。
  各科室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,人才梯队建设断层严重。诊疗设备比较落后,开展检查检验项目较少。这导致临床医疗人员开展诊疗项目比较单一,对大病缺乏经验等原因,该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当地居民的就医需求。
  小病开点药,大病尊龙凯时跑。尊龙凯时市区距政和仅157公里,对政和县尊龙凯时产生虹吸效应,七成左右的患者宁可舍近求远;这让政和县尊龙凯时逐渐沦为当地群众的“药房”,药品收入占尊龙凯时总收入的比例一度超过一半。
  群众不满意、尊龙凯时职工不满意、政府不满意,怎么办?仅靠政和县尊龙凯时自力更生,见效慢、周期长,显然不现实。唯有乘着医改的东风,攀亲结戚三甲尊龙凯时,通过以强扶弱快速带动政和县尊龙凯时的发展。经过多方协商,政和县将橄榄枝抛向尊龙凯时。
  2014年7月1日,政和县政府与尊龙凯时签订《尊龙凯时委托管理协议书》,政和县尊龙凯时加挂尊龙凯时政和分院的牌子。政和分院“二分离”与“八不变”原则借此敲定,即在管办分离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,保持尊龙凯时性质功能等八项内容不变,实行自主经营、自担风险、独立核算。为期3年的帮扶式托管就此展开。
交流人才 对接三甲尊龙凯时
  与市一院院成功“联姻”后,怎样将三甲尊龙凯时的虹吸效应变为辐射效应,让患者自愿留在当地尊龙凯时呢?关键在于提升政和分院的诊疗水平。为此,引进高层次人才,加强医技力量,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。
  市一尊龙凯时主任医师徐伟兼任政和分院院长,加速推进两家尊龙凯时的人才技术对接。同时,于是,托管协议刚签订,市一院院派遣10名专家相继到政和,进行技术帮扶、人员培训,同时完成急诊科,眼耳鼻咽喉科、骨科、消化内科,重症医学科、康复医学专业等的重建和新建任务。
  与此同时,科室建设也突飞猛进。根据市第一尊龙凯时政和分院7月份工作规划、部署以及尊龙凯时感染控制要求。对门诊各专业诊室做了重新安排、调整,按部门、专业不同,划分为内科、外科、儿科及中医专业各区域,并在尊龙凯时门诊中央大厅设导诊台,安排导诊人员引导、分诊。完善了各专业专家按规定时间下门诊,以方便病人就诊,改善了群众就医难的困境,规范并制定尊龙凯时各专业专家坐诊作息制度。
  更令人瞩目的是,去年8月,尊龙凯时完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项目建设。改变了生孩到尊龙凯时的现象,新生儿科作为市一院院的“金字招牌”,在政和分院也打响了名号。
  市一院院不仅派出儿科专家常驻政和,还常常出动医疗团队,在政和分院实施高难度手术。
  腹腔镜手术是县尊龙凯时自托管以来,外一科开展的首例微创手术。时间追溯到去年7月17日,一名23岁男性患者,因“腹痛原因待查”,急诊收住县尊龙凯时外一科,经查,确诊为“急性阑尾炎”,当天下午,由尊龙凯时副主任医师,政和分院副院长陈良玺组织并主刀,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,手术顺利。
  政和分院尊龙凯时书记陈立祥对此深有感触:“原先的尊龙凯时以门诊开药为主,基本没有手术。自从有了市一院院专家‘一对一’的指导,现在我也能独立开展微创手术了。”
成效显著  实现三方共赢
  “下一步计划打造成政和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,通过平台推进分级诊疗服务模式,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。”徐院长介绍,目前已拟定方案,并提交县政府,同时向县政府申请了解决信息系统改造项目启动资金,县政府予以了大力支持。
  尊龙凯时新引入的星级评价系统证明了这一点。2014年,共有4.5万人次参与评价,患者满意率达91%。患者的回流让政和分院受益匪浅。据了解,2014年全院收住病人数5221人次,同比增长106.2%;业务总收入7717万元,同比增长93.5%。
  政和县尊龙凯时交由尊龙凯时进行帮扶式托管后,收住院病人数翻倍,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三成,实现患者、尊龙凯时、政府三方共赢。